汽车常用不锈钢卡箍工艺卡接位置及角度标准定义


卡箍的结构形式介绍卡箍是连接带沟槽的管件、阀门以及管路配件的一种连接装置,汽车上主要用到的有三种结构形式:弹性卡箍、单耳无极卡箍、蜗杆卡箍。弹性卡箍:又称日式卡箍,采用优质锰钢精工制作,使用及拆卸方便简捷、收紧均匀、可反复使用,如图所示:单耳无极卡箍:又称单耳卡箍,一般采用不锈钢304材质。
       卡箍内圈无任何凸起及缝隙,不可反复使用,如图所示:蜗杆卡箍:又称喉箍,材质有铁镀锌和不锈钢两种,扭转力矩均衡,锁紧牢固、严密,调节范围大,可反复使用,如图所示:卡箍安装标记线设计建议水、气、油类软管,在管口增加“工”“土”标识作用:防错;容易分辨进/出口端,“土”为介质进端,“工”为介质出端。
       代表着介质流动的方向,如图:明确卡箍固定的(卡箍固定到“工”“土”标记线之间,卡箍两耳朵交叉线位于“工”“土”的竖线之间)如图:明确管路装配角度(一般“工”“土”的竖线处于管路上俯视时可见的最上端)。“工”“土”标识画线原则建议原则:“工”“土”标记线最外端横线与软管管口边界线平行。
       如图:“工”“土”的横线与竖线宽度设置为3~4mm,“土”比“工”延伸的竖线长6~7mm,如图:“工”“土”的横线长度为软管外径圆周的1/5;根据设计需要选择相应型号的卡箍,“工”“土”之间竖线的长度要大于卡箍宽度4~6mm,如图:卡箍的固定应处于硬管的“竹节”之间,避免卡箍起不到夹紧作用。
       如图:软管和硬管对接完成后,“工”“土”标记线根据实际状态画在“竹节”之间,“工”“土”的横线外边缘与“竹节”外边缘间隙2~3mm,如图:对于只有一端“竹节”的管路,遵循卡箍外延距离管口5~7mm原则,并结合前六条原则画线,如图:卡箍选型建议和角度定义卡箍选型建议建议原则:原则上不建议选择单耳无极卡箍(缺点:a.选择手动卡箍钳夹紧单耳时。
       卡紧力不好受控,易出现局部密封不严问题;b.选择气动卡钳时,一方面卡钳成本较高,另一面工具使用较局限);软管外径在40mm以下的选择弹性卡箍,软管外径在40mm以上的选择蜗杆卡箍;对于有特殊质量要求的管路,可选择快接插头来代替卡箍固定(如燃油管),如图:对于工艺操作空间受限的管路(如暖风机进/出水管)。
       可选择快接插头来代替卡箍固定,如下图为两种快插结构:卡箍角度定义建议原则:弹性卡箍两耳朵交叉线处于管路上俯视时可见的最上端(含蜗杆卡箍耳朵、快插锁紧销),如图:若弹性卡箍无卡箍钳操作空间,或卡箍耳朵与周边间隙小(要求:耳朵距离周边间隙>30mm),产品工程师可根据实际结构调整卡箍角度并与工艺人员确认;蜗杆卡箍固定时要考虑工具空间。
       一般螺栓垂直或平行地面(要求:螺栓外沿距离周边间隙>20mm),需特殊角度时与工艺人员确认;快插插头固定时,将快插头上的锁紧销放置在俯视时可见的最上端,若两个快插接头并排,要确保两快插外缘内间隙>10mm。软管与硬管接口端设计建议软管与硬管接口端设计建议:硬管端能增加双“竹节”的。
       全部增加双“竹节”限位,如图:对于不能增加双“竹节”的,至少在硬管接口端设置一个“竹节”,在软管装配的根部增加一个或多个限位点,如图:对于进气管等较粗的管路连接,应考虑在软管端增加限位缺口,在硬管端增加限位凸台,如图:对于使用快插插头固定时,与之连接的硬管端要做匹配设计,如图:双“竹节”(单“竹节”到限位点)间隙设计要求公式如下:设双“竹节”间隙为L。

相关新闻